与枷锁共舞:女性在天主教会的几千年

作者:迷糊
编辑:鱼灯
全文字数约4000字,阅读本文大概需要10分钟

方济各(1936年12月17日—2025年4月21日) 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罗马主教
14亿天主教徒的领袖,教宗⽅济各,于今年荣归主怀。⼀度,这位来⾃阿根廷的⽼⼈,被戏称为当今具有世界影响⼒的领袖中最具进步主义的⼏⼈之⼀。随着⽅济各的去世,⼀些⼈开始担⼼,新任教宗良⼗四世的履任,是否会给保守阵营再增添砝码,⽽乐观的⼈则期望,这位来自芝加哥的新教宗可以继续⾼举进步与改⾰的⼤旗。
事实上,⾄少在⼀些⼥性问题上,良⼗四世已经有过明确表态。在2023年的⼀次采访中,那时还叫普雷沃斯特的他对记者说:“宗徒传统对此已有⾮常明确的阐述,尤其是在讨论⼥性晋铎问题时。”
编辑注:在天主教语境中,“晋铎”是一个特定术语,意思是:
晋升为神父,即接受铎职圣秩圣事(Ordination to the Priesthood)。
也就是说,新任教宗很⼤可能会坚持拒绝授予⼥性神职,将⼥性系统性地排斥在权⼒核⼼之外,即使他对此辩解说:“‘⼥性神职’不⼀定能解决问题,反⽽可能会产⽣新的问题”。
哪怕对于教会内部的⼥权主义者,这样的表态都是令⼈失望的,更不要说这样的规定是如此和世俗社会相对⽴。⽬前,在世界主权国家范围内,⼥性议员的平均⽐例⼤约在百分之⼆⼗,较⾼的国家如卢旺达可以⾼达百分之六⼗。
⽽看看今年闭门投票的教宗选举,这个⽐例在梵蒂冈竟还是⾃古以来不变的0。
教会中的女性对此有什么想法呢?她们真的是一群沉默、驯顺、保守的女仆吗?抑或者我们可以更多一点相信女人的能动性,相信她们会找到可能不以女权主义为名,但能帮助到女人的办法。
教会的枷锁
⼥⼈应该,也必须掌握权⼒。对于这⼀点,意识形态光谱从左到右的⼥权主义者们都不会反对。但也正是这个问题,对天主教⼥权主义者来说,尤其苦涩⽽艰⾟。
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会发展的初期,⼥性在其中曾扮演极其重要的⻆⾊,即使男⼈书写的《圣经》也⽆法掩盖她们的光彩。玛达肋纳的玛利亚被誉为“宗徒中的宗徒”,三个玛丽亚和撒罗默⼀起见证了耶稣的复活,更不要说耶稣基督的⺟亲,如果没有她的勇敢⾏动,在神学上,对于世界的救恩计划根本将不复存在。⽽后福⾳书时代,同样是⼥⼈们⽀撑起了各种家庭教会团体,她们组织慈善活动,传播福⾳,坚守独身,对抗罗马帝国主流⽂化霸权,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

加大肋纳指引教宗回罗马
然⽽,当教会得到帝国权⼒的⽀持之后,⼥⼈的地位⼀再下降,终于,⼈们开始说,⼥⼈当然不能做天主的祭祀(执事,神⽗,主教……),这都是圣经里写的。⾯对这样残酷的系统性的排斥,妇⼥们绝非束手就擒,尤其是近代以来⼥权主义蓬勃发展之后。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女性席位
在近代最重要的,也是完全根本性的天主教会近代化改⾰时刻:第⼆次梵蒂冈⼤公会议上,⼥⼈和教会的⽭盾再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