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min read

助人者何以成为剥削者?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心理咨询中的性剥削

女性更多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她们太脆弱,而是作为被压迫者,她们对不平等更加敏感
作者:陈亚亚

全文5248字,需11分钟
电脑、pad端阅读可复原排版,点击跳转至网页,体验最佳
陈亚亚,女权主义者,猫妈妈
2023年9月,“冬妮”(网名)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心理咨询中遭受咨询师李松蔚的性侵,引发热议。随后李松蔚做出回应,称其纯属诽谤,自己已报警。据悉,目前冬妮已向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的伦理工作组就此提起投诉,而李松蔚也将冬妮告上了法庭,两件事均在进行中,暂时无结果。尽管真相尚不可知,但这一指控引发的社会关注使得心理咨询中的性剥削被更多人所知晓。
2月7号,BIE别的女孩发布文章《一场发生在心理咨询室的漫长性剥削》,谈到了李松蔚事件。收到投诉后,部分文字被屏蔽无法阅读。
在心理咨询师被指控的背后,首先是一个女性心理健康的问题。
  •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我国成年人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也就是说十人中就有一人有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则显示,抑郁症偏好女性,患者中女性占比高达68%。而且,女性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呈现。
  • 李小鹏、黄炼旗对重庆地区大学新生调研发现,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在“躯体化”和“焦虑”这两个因子上,男性心理健康逐年变好,女性则有恶化趋势。熊雅婕、齐亚强利用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这与工作和婚姻对两性的回报不同有关,如平衡工作与妻职、母职的困境明显增加了已婚女性的抑郁症状得分,且两性心理的健康差异会贯穿整个成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劣势持续累积到老年仍在不断强化。

这一现象另一正向的方面,则是女性可能更愿意去面对这一困境,而参与心理咨询就是积极应对策略之一。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调研显示,来访学生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对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不少业内人士、资深来访者的观感也是女性来访者更多。然而,由于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咨询师的素质良莠不齐,这些女性可能并未意识到她们因此会遭遇另一种风险,即在心理咨询中受到伤害,性剥削即其中之一。


一 · 心理咨询中的性剥削

这篇文章仅订阅者/会员可见